勾後輪? | |
作者 小江
本篇主要以物理觀點討論,身體動作方面只是輔助帶過
盡量口語化,不然細節考慮各重情況實在太多了也沒有人想聽
所以用了很多過於粗操的模型跟比喻
攀岩車的技巧當中後輪如何離開地面往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許多動作都是要用力的
"跳",或是說
"踹"下去
但只對了一半
所以導致初學者往往無法掌握其要訣
要訣就是知道如何操弄輪胎彈力
以平跳來說,有效率的動作一定是伴隨重心的下壓再瞬間釋放
意思就是使輪胎壓縮之後彈起
所以
"鄧"固然重要,但是要怎麼鄧
往往很難說清楚
想像一台輪胎打滿氣的 BMX 把後輪台起來從50公分處落下
大概會彈跳個40公分左右
原理就是當輪胎接觸地面瞬間,是有產生形狀改變的
而這個形變你可以粗略的想像成是彈簧一樣
它的特性有兩個重要的
1.壓縮越多需要越大的力 (F=-kx)
2.越難壓縮的彈簧它的彈速會越快w=(k/m)^(1/2) or F=ma所以對應到輪胎上就是
1.輪胎壓的越扁需要越大的力
2.輪胎氣壓越飽,它的反彈速度越快以一個60公斤的人來說,前後輪個別處在一個受30公斤力壓縮的狀態
如果這個人會瞬間移動到別處的話,整台車會噴起來搞不好比剛剛的 BMX 還要高
意思就是體重造成的輪胎彈力已經足夠使車子跳離地面了
但通常我們想要跳更高或是跳的更輕鬆有效率
我們會故意製造輪胎額外的壓縮
而如何有效壓縮問題事小
輪胎回彈的時候往往因為彈速過快一般初學者不好掌握時間點
最難的地方原因就在
初學者腿的彈速比起輪胎要慢很多
誇張一點講就是你每一下蛙跳跳起來所花的時間
而這個時間長度輪胎早就已經彈起來了
意思就是:是你自己的腳把那原本可以彈起車子的力都吸收掉了
造成人已經跳起,車黏在地上
(請參照 2. ,這就是為什麼攀岩車輪胎氣要放這麼扁的原因之一了)
人的身體構造習慣於用柔順的方式來運動
跳的時候行程過常,作用時間過久
導致對於輪胎而言早就已經彈起了
所以騎攀岩車要用的很不尋常的跳躍模式
其中參雜了
1.利用重心前後快速移動的慣性來前進(在這不討論)
2.利用重心快速上移來提供人跳躍所需的力(躬身、曲腿再釋放都是,躬身是重點)
3.專門為了壓縮輪胎用的腳踝動作
ps.腳踝的行程短,作用時間短,提供的力相似於壓縮輪胎所需
你可以看到車手有類似跆拳道的腳踝跳動小動作,就是無意識的在感覺輪胎彈性
4.老手可以同時用腿來壓縮輪胎
講白一點就是跳躍的動作要快,要比一般更有爆發的感覺往下蹬
上半身與手臂的動作是給人用的
下半身屁股跟腳踝的動作是給車子用的
大腿動作是給人跟車子共用的
講到這裡你應該要知道,由輪胎提供的彈力是主要讓車身能夠脫離地心引力的關鍵
在此之前常常會給人一個感覺,就是"勾後輪"
那是因為我們把"可以控制後輪走向"跟"提升後輪高度"混為一談了
因為當控制後輪向後常會因為當時情況的力矩使得實際上的水平高度增加
(多數時候是推把手向前的時候,腳的摩擦力方向對於車身是會有力矩的,造成以手把為軸的轉動)
這會讓"勾"的感覺更名顯
看過NBA球員運球吧,規則中是不允許"翻球"的,就是手心不能超過球的"赤道"到南半球去
但是運球的人一樣可以單靠手跟球之間有限的摩擦力來控制運球方向(能否單手抓球對於運球沒有顯著幫助,灌籃才有)
是由於球往上彈壓在手掌上造成足夠的摩擦力
同樣在攀岩車身上踏板對鞋子的摩擦力,在躍起之後不再是由地心引力造成
而是由輪胎向上彈起往上壓了鞋底造成
而這足以用來讓人控制方向
試著想像你在定車,我用吊車把你"人"水平吊起,你用腳勾的住踏板嗎?
可能很勉強的用反腳非常高的角度,且把手用力前推看看有沒有可能
意思就是用腳勾這件事情,並非讓後輪抵抗地心引力的真正原因
但這不代表"勾後輪"這件事情在攀岩車上不存在
相反的因為實際騎乘的感覺就是這樣形容最貼切
而剛剛前面也講了,實際應用的時候你還會不自覺利用到了車身力矩來提升後輪水平高度
而這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對車身來說只是單純的轉動罷了
有效運用輪胎彈性可以提升跳躍的高度
掌握"勾後輪"的感覺,則可以適度提升高度以及控制車輛位置
這兩樣技巧絕對是攀岩車運動中重要的課題
Copyrights - By Editors of Biketrial.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