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篇 - 攀岩車調整初學


  攀岩車在騎乘方式,和大部份的車種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攀岩車的不同,是在於攀岩車的目地,是要在有速度或沒速度,和各種不同地型的情況下,攀爬帳礙物,或是說騎在這些障礙,或是這些 不同地型上。當一個初學者,要如何了解攀岩車,學會攀岩車。就必須要知道,攀岩車的基本構造和調整,還要學習基本的操控技巧。因此在本篇裡,就分成兩個部份來做講解,"攀岩車調整初學"和" 基本操控技巧"。

  基本篇 - 攀岩車調整初學

  在以下的內容的"調整設定"部份,會由攀岩車所著重的幾個部份,一一的做講解。目地是讓初學者,能夠了解攀岩車的架構,並且知道其基本原理,才能知道如何調整部份零件。其中有 車架角度 、龍頭握把、煞車設定、踏板選擇、齒比設定、輪胎的設定和其它。

1. 車架角度
2. 龍頭握把
3. 煞車設定
4. 踏板選擇
5. 齒比設定
6. 輪胎的設定
7. 其它


車架角度

  一般在攀岩車的初學階段,要有一台Pure(純種)的攀岩車,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通常都是先從登山車,甚至是手邊的學生車著手,除非經過高人的建議,要不然要選一台合適自己的車,也不是那麼 容易。
  車架大致上可分大小、長度和高度的差別。
  大小指的是車架中管的長度,攀岩車在這地方都是很短,換句話說就是很小,給騎乘的人,留了很大的活動伸展空間,利於跳躍的伸展。
  長度是車架裝上前叉,前輪軸到後輪軸,構成的距離,是選擇攀岩車的一個重點。車架跟一個人所穿的衣服褲子一樣,身高高的人,比較適合長一點的車架,身高矮的人則反之。若矮人騎大車, 就會有一種無法伸展的感覺,沒辦法搆到這麼長的車子上﹔高的人騎過短的車子,會覺得過小,手腳都縮在一起,不自然,操控上就不是那麼順利。即使是20吋小車,和26吋大車(以輪徑做區別),都有 大車架和小車架的分別﹔較不是在於,大輪徑和小輪徑差別(只有騎法上的區別)。
  高度就是在BB(中軸,兩個曲柄中間的軸心)的高度,是剛好在以兩輪輪軸,所連連成一直線之上,或是剛好在此線上,這樣的高度為最佳。BB較高的車,和較低的車,其起來都略有差異。最明顯 的差別就是在點跳的時候,高的車較好拉車頭,低的車較不易,但是操控上又是低的車較穩些。而近年來,又以高BB的車為主流,由其是小車,都以高BB為主。通常來講,BB高度只要是0~+3公分以內的車 架,都是很平常的。而BB軸與後輪軸的距離,也是越近越好。因此大部份的人,選擇這類車架就不會錯了。
  另外,即使手邊使用的車種,是一般普通車架。只要不是那種公路車架,或是那種過小的BMX車架。只要是一般登山車車架,用來基本入門都是沒問題的。如果要選擇一台Pure(純種)的攀岩車,還 得要靠先前騎乘的感覺,來做參考,才能找到一好車架。

龍頭握把

  攀岩車的龍頭和握把,它們的尺寸、長度、高度和角度,都會深深影響騎乘的感覺。通常,攀岩車的握把較長,龍頭的角度會較往前,也較高。較長的握把,能夠提供更穩定,且更有力的操控,可是 過長的握把也會顯得較笨拙。龍頭的角度是往前延伸,可以讓騎乘者的重心較前移,並且在跳躍時,能夠提供伸展和壓縮的空間,龍頭高度亦可幫助前輪的抬升,不致於有讓人太趴向前的感覺。當然,這 些角度,都是要依照你所搭配的車架,才能夠達到協調,較合適的角度。並且,要依照個人的騎乘習慣和身材優劣,來做調整搭配。
  握把材質通常使用鋁合金7075,直徑是31.8MM粗孔徑,長度從小車使用的680MM到最長750MM不等。其種類又有多種,燕把、邏輯把、平把...各種的把,皆有不同的感覺,可搭配不同的龍頭使用。 其中目前以彎把和邏輯把,是最多人使用的把手種類。彎把是有升高,且有斜升的角度,使用起來較有彈性,且不會有種下垂的感覺,較好拉起。而邏輯把,就是以斜升的角度為主,它操控起來較硬,但 較為直接。
  龍頭主要以其長度、高度、角度。小車用的龍頭長度較大車長,大車用的則較短,這也是因為輪徑的關係,小車輪小高度過低,須要高且長的龍頭,大車則否。大車通常都使用15CM~8CM不等的龍 頭長度,角度則是從8度~30度。但因為搭配的握把和車架不同,就會有不同長度和角度的須求。
  所以,攀岩車的握把和龍頭,在選擇,或在調整上,必須符合所搭配的車架,並且個人的習慣為主。只要自己能夠操控的順手,並且能夠符合攀岩車的目地,所調整出來的角度就是正確的。

煞車設定

  攀岩車的煞車,講究的是煞的靈,煞的死,反應快。然而有幾種煞車,是適合裝卸在攀岩車上,比如說V煞、油壓煞和碟煞,這三種屬攀岩車中最常見的。煞車的煞車效果,可因為煞車的等級,選用的 煞車塊的材質,車圈煞所夾的車框質地,碟煞所選用的碟盤大小,和其樣式等,都會有不同的煞車效果和手感。
  在操控上,煞車必須講求靈巧,也就是要有極佳的反應,是最好的。就是說,要盡可能的,讓煞車按下去必須順暢,並且按住以後,能夠迅速的達到制動的效果。因為攀岩車在這方面,是非常著 重的,許多技巧要能夠操控自如,其實多半都要擁有好的煞車系統才行。從一般線控煞車來講,就必須要將其線和線管之間,保持潤滑,使其磨擦力降到最低。V煞的話,還要正確安裝煞車皮的角度,是不 是與輪框平行,兩邊是否對稱,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煞車的性能。而較為高檔的煞車,像油壓煞,必須配用正確的油類,且定期換油。若是碟煞,也不能讓油類,或是過多的灰塵,沾到碟盤上,以免降 低煞車的性能。
  在加強煞車的制動力上,除了確保正確安裝煞車組件以外,還有其它的方法。像V煞和油壓煞這類的車圈煞,可以藉由裝置補強片,增加其支撐力,使得作動時可提供較強的夾力。並且可以對輪框 做一些改造,或是塗抹特殊的物質,增加煞車效果。輪框將其表面磨粗糙,可以用鋸片來磨,亦可使用較省時,也較有效果的砂輪機,來做打磨的方式。使用這類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煞車效果,還可以在 環境較差的地方,還能夠有一定的煞車效果。而塗抹特殊物質方面,可以使用松香、瀝清、防滑噴膠...甚至是隨手可得,有含糖份的飲料,皆可有不錯的效果。在碟煞方面,這些物質最好都不要碰,碟煞 所使用的碟盤,最好能夠保持清潔,切勿沾到油汙等物質,否則煞車能力會嚴重下降。為了提升碟煞的煞車能力,除了正確安裝,碟盤和卡鉗的相對位置。還可以選用直徑較大的碟盤,增加其施力力矩。 也可以選用不同形狀的碟盤,來改變其煞車效果。不過碟煞這部份,主要還是得看夾器的品質,和碟盤的大小,才能決定一組碟煞的煞車效果。
  各種煞車,皆有不同調整的方式,也有不同的改造增強方法,這些方法種類很多,大部份都是,經過經驗的累積,所得到的。然而,好的煞車,其實不只是緊而以,若是只有緊度,那萬一反應過 慢,甚至還會黏住,那怎麼能稱的上,是一好煞車。當然,要緊度,反應度,甚至是操控感的微調,都要兼具,才能稱上是一好煞車。

踏板選擇

  攀岩車的踏板,首要要求,就是要能夠抓的住腳,能給予腳最大的抓缚力。必須最好能讓腳,在動作時,施力時,不會滑掉,而且能夠緊緊咬住鞋底。然而,攀岩車的踏板,要求的是抓的住腳,但是 確不是像,卡式踏板那樣,夾住腳。這樣在騎乘者,要跳出來的時候,不致於被踏板拉住,產生危險。因為攀岩車很多動作,是跟腳與踏板的施力有關,有的施力方向是向下支撐,也有的是為了抬升車體 ,施力的方向是用勾的,所以踏板絕對不能用太光滑的。若是用太光滑的,就很容易滑掉,造成失誤和受傷。
  現在攀岩車,較常見的踏板種類,大致上有兩種。一種是VP-458(一家廠牌的型號)踏板,這種踏板,軸是以鋁合金構成,軸延伸出去有四個鎖孔,然後外層可由兩層,或是僅一層較硬的,且有一 齒一齒凸起,7075鋁合金外殼,加鎖上去。另外一種,是以鋁合金殼為主體,上頭再附有,一個一個凸起的螺絲。而這兩種,屬前者較耐撞耐磨,後者因為是由小螺絲構成,較不耐撞耐磨。不過現在因為 ,分成兩種比賽的規格,一個是UCI的攀岩車比賽,是不能卡踏卡盤的,這類比賽規定,造成騎法較有些不同,部份車手都會選擇用後者。而BIU的比賽規則,是屬能使用踏板和護盤的,這類騎法的車手, 多半都會使用VP的踏板。所以,使用各種踏板,也是要看騎乘風格,和用途來決定的。

齒比設定

  齒比的比重,對於攀岩車的騎乘,做的動作,須要靠腳踏動踏板,傳動後輪,才能提供力量。對於一個騎乘者來講,齒比決定因素很大,若稍有一些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騎乘者的表現。對於固定 齒比,從一開始就能固定齒比,是較為妥當,雖然較為初學的人,也是可以採用,較輕的齒比,但還是不建議這麼做。
  齒比的計算,和區分。以目前最通用的,兩種大小的車,20吋輪徑車,和26吋輪徑的車。然後比數以, 前齒數/後齒數 來做計算,比值越大,就越重,比值越小,就越輕。一般通用的比數,20 吋車的話,是前18後12為主,比值是18/12=1.5。那還有些20吋車,是用到1.4,這種比較輕的比數,那這種車也比較少見。26吋車的話,因為輪徑不同,施力的力道,會因為力矩增長,而有所不同,比數 會比20吋車來的更輕。通常搭配的是,前18後15,比值是18/15=1.2,如果是一般的車,前22齒後18(最理想)或是後17,比值是22/18=1.22或18/17=1.29,也都是可行的。
  因為這些比數的大小,會影響踩踏的輕重,對於跳越所施的力,和施力的時間,會因為這些比數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比數沒有調到恰到好處,可能是過重,可能是過輕,都很不好。因 為過重的話,雖然可以在很短的施力,產生較長較遠的滾動力量。但若因為太重,而造成腳的負擔,甚至動作容易延遲,都是不好的。若過輕的話,可能踩踏踩了大半圈,只能讓輪胎滾動一點,就比較沒 有效率,要能夠跳高跳遠,可能就不是那麼合適了。雖然已經有一些標準的比數在,但是有的時候,會因為車架,並不是Pure的攀岩車,角度上有些不同,所以這些比數,在這些車架上,可能就不會有太 大的意義。選擇恰當的比數,能在這兩者,輕重之間做取捨,這就是要自己去慢慢體會了。

輪胎的設定

  輪胎,是決定抓地力,彈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攀岩車用的輪胎,必須要粗厚,而且胎壁要提供良好的支撐力。粗厚的輪胎,能夠承受重力,承受從高處跳下來的力道,承受跳躍的力道。這類輪胎, 不只是能夠承受重力,它所提供的壓縮體積,和其彈力,可以提供車子跳躍所須的彈性,可以幫助車手省力。而胎壁的支撐力,是要提供,輪胎在側向受力時,能夠支撐住輪胎,使輪胎不會因為側向力, 而跑位,或是扭曲翻轉到側向。這種由其是在岐嶇的地型,這種特殊不規則面的地方,還能夠保持輪胎的穩定度。
  胎的厚度,通常都是,看輪胎的寬度來決定。一般,攀岩車的前輪,會比後輪來得細一些。不論是大車或小車,通常前輪都是使用2.35吋胎,後輪則是使用2.5吋胎。這類胎的寬度,也是最常被採 用的,也是公認寬度,是最剛好的胎。不會太粗,也不會太細。還有一種特殊的胎種,也是普遍用在20吋小車上的。這種胎,它是裝卸在,要比輪子尺吋,還要小一吋的框上面,也就是20吋的輪子,搭配 的是,一般用來裝19吋外胎的框,但這種特殊胎裝起來後,剛好可達20吋的胎。這類的胎,就會來的更為粗厚,它的高度也會較高,壓縮能力也較強。不過,現在26吋還是少有這類裝法,屬20吋車,輪胎 的特點。
  輪胎的抓地力,一部份是取決於胎面的顆粒,另一部份取決於輪胎的胎壓。胎面的顆粒,在攀岩車使用的種類上,顆粒會比較密,顆粒高度也不會太高。而輪胎的軟硬度上,最好選擇較軟的胎質 ,較有彈性的胎質。這樣在崎嶇面上,輪胎可以依其不同角度,有更好的附著力。
  而胎壓方面,除了會影響輪胎的彈力以外,因為其軟硬度不同,對地型的抓地力,也會因為附著面積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來講,因為胎壓還會提供彈力,提供跳躍所須的彈力。在決定胎壓方 面,也都是沒有一個固定,通常可依照要騎乘的地型,和環境來決定。天然地形,都會將輪胎灌的較硬一些,這樣會騎起來比較穩定一些,輪胎比較不會太軟,造成不穩。雨天,或是較濕滑的地型,反而 會將胎壓放較軟,提供較好的抓地力為主。一般建議,測量胎壓時,不要依照數值來判斷。反而是可以使用手壓,或是利用直角台階,來測量胎壓為準。手壓可用兩隻手,拇指垂直由上往下壓,來測試輪 胎的軟硬。用台階直角,將輪胎壓向其直角,看其會不會碰觸到底部。胎壓的決定,也會依個人的騎乘習慣,和體重,而有不同的設定。主要是依個人習慣為主。

其它

  若是一開始接觸攀岩車,若對它不夠了解,就可能還會漏掉,許多細節的地方。比如,攀岩車須不須要避震?攀岩車須不須要座墊?答案是,如果這是一台Pure的攀岩車,這些都不須要的。而且車子 上,多餘的東西,像頭燈、反光鏡、工具包、水壺架...這類東西,都完全不須要裝,只會增加累贅。
  攀岩車,是非常講究施力的直接性,非常須要操控的真實反應。這也就是說,如果你裝了前避震,或是後避震,那這很有可能,會影響了這直接性。還很有可能會,將所施的力道,吸收掉了,讓 原本可跳1公尺的高度,大打折扣變一半。也有可能會造成,在特殊的地型上,造成不穩定。座墊的須求上,也是不須要的東西。攀岩車在跳躍時,跟本不可能坐著,座墊的存在,頂多只有在休息時用的到 。而它的存在,可能還會影響動作,可能會被卡到,或是碰觸到,都會有影響。
  如果你的車,不是Pure的攀岩車,其實就盡可能的,達到這些條件,就可以跟攀岩車,有很相近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