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下一頁
|
|
回應者: Park
回應時間: 2011/02/15
|
文章於 2011/02/15 由 parkflyer 做過第 1 次的修改
我到過台灣國際書展,其中有一家展商是出版有關腳踏車的書,因為買了飛輪,順道翻看怎樣安裝的書籍,翻了半天才想起來應該是沒有出版過攀岩車的書吧?要說中文攀岩車資訊最齊全的就是BTT。
馬克的文章寫得很好,要不然就找出版商合作,製作第一本中文的攀岩車書。找會長,Frank,Kevin等大大們當技術顧問。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15
|
關於 Park 說的出版攀岩車專書的事情, 的確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書籍, 以出書的條件來說, 目前要結合各種技術資料及書中技術示範的人才並不是問題, 問題是想玩攀岩車的人少到鳳毛麟角, 萬一出了書沒人要買的話, 那問題就大了.
其實出版界我有熟人跟我提過這件事, 我想的是, 現在除了像BTT這樣的網路資源以外, 還有免費的影片如 YOU TUBE 可以看, 因為替代性這麼多, 此事還須從長計議.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19
|
白天巴豆妖來店裏取走我的一樣寶物時, 聊起這一路走來練攀岩車的艱辛, 益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雖然只是很基礎的動作, 每一個過程都要很大的付出, 畢竟身為老妖俱樂部的一員, 學來當然沒有年輕人那麼容易.
到了半夜一點多要睡覺之前, 忽然又想到一個還不會的動作現在可能會玩得起來, 於是就到樓下店裏開燈取車實驗我的頓悟,
果然在學習攀岩車3年又310天以後, 我又搞會一個動作, 邊練也邊抓出這個動作的重點, 再來只要按照這些重點練, 把特定的肌肉練強以及習慣這個動作的TIMING以後應該就能上手.
說起來不管是學什麼動作的過程大致都是這樣, 先把重點弄清楚了再來就是一直練, 上回團練時我示範一個基本跳躍給賓哥看, 賓哥看得眼睛很大, 覺得就這樣一蹲一跳能蹦起來很神奇, 其實那樣的動作玩久了幾乎每個人都會, 而剛開始的人都會覺得力量發不出來, 更別想一下就跳得很高了.
講實在, 攀岩車不是每個人都學得會, 但以現在在學的老妖來說, 一個比一個壯, 身體狀況最差的就是我了, 學會基本技巧應該沒有問題, 若是要跟小白拼那就免了.
有的人看我能這樣玩會說我比較有天份, 這個講法是錯的, 經過3年又310天還在學基本動作哪有什麼天份, 我都是苦幹硬練的啦!
書是沒出過;雜誌技術教學連載曾經出過2年左右...撰文,演出,攝影...全部老K一人包了!!
另外,Mark無論是哪一種天才!!至少有一項是確認的,自我觀察能力和想像力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
這是運動員最需要的""基本天生才能"",沒有它能不能成為運動員或是享受運動樂趣??答案是-能;因為用心投入和持之以恆,運動或多或少都能對運動者及其身旁的人帶來改變生活內涵的功效。
|
RE: 馬克吳的單車專門店要開張了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19
|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19
|
有一種相機是 "給傻瓜拍都可以拍得很漂亮" 的, 通常稱為傻瓜相機, 我拍照用的相機各種數據常都是手動, 連對焦都要手動, 這麼麻煩又笨重的相機只有笨蛋才會去用, 因此應該稱為 "笨蛋相機".
那個笨蛋相機是NIKON的D40X, 古代的入門單眼相機.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20
|
反彈與跳躍
攀岩車跟一般單車兩輪落地的騎法是不一樣的, 攀岩車的動作裏很基本的就是跳躍, 跳躍可以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往下跳, 若是要往上跳就要利用自身的肌力來對抗地心引力.
比起徒手跳躍來說, 加上一台單車除了重量以外, 要將單車耍弄得像肢體的一部分一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個純熟的玩家騎車時, 就彷彿身體的神經都能掌握單車的細微動作而不是只有簡單的跳躍.
攀岩車有一個對跳躍很有幫助的部份就是輪胎的反彈, 雖然輪胎不像彈簧那麼有彈性, 如果能適當的掌握輪胎的彈性, 它具有吸收落地震動與增加跳躍的能力, 反彈能力的運用有一個重點, 就是要在跳躍的瞬間準確的瞬間抓住反彈力量才能發揮同步的功能放大跳躍的效果.
輪胎的壓力與彈性有很重大的關連, 如果壓力打太高就會失去反彈的功能, 以一般的體型來說, 攀岩車的輪胎壓力大約在18-20 磅之間, 重量級或輕量級的騎士就還要有所增減.
我怕爆胎,所以打40psi......
除了幹角比較不易爆,和騎石頭比較穩外,沒別的好處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20
|
我怕爆胎,所以打40psi......
除了幹角比較不易爆,和騎石頭比較穩外,沒別的好處
以前我用登山車玩 bunny hop 時, 輪胎打到50磅吃角照樣爆胎, 攀岩車因為有很寬的輪框就算胎壓打很低, 吃角吃很大也不會爆胎的, 試試看吧!
我怕爆胎,所以打40psi......
除了幹角比較不易爆,和騎石頭比較穩外,沒別的好處
把胎壓放少一點看看,少到可以讓你用力吃角的時候幹到底的胎壓。
這樣可以讓你學會怎麼利用胎壓,和吃角的感覺。有時候胎壓太飽反而會讓你乎略了控制輪胎彈性的技巧。因為大部份的爆胎,都是因為收力不當。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20
|
文章於 2011/02/20 由 mark 做過第 1 次的修改
關於收力的部份, 比較屬於 "武俠" 的範疇, 大致上是一種 "輕功".
收力其實不難!!但是要先學會""施力""也就是怎麼把力量發出來...例如果發不出來哪裡可以談得上收力呢??
先學會如何""發力""吧!!老妖們
收力其實不難!!但是要先學會""施力""也就是怎麼把力量發出來...例如果發不出來哪裡可以談得上收力呢??
先學會...
其實不管是收力施力,最重要的是協調度的訓練,反而收力發力只是一個表面的"詞"罷了。
施力,像是簡單動作的拉前輪,有沒有辦法拉的起來不是力的問題,是方法的問題。如何讓你的手腳身體有效率的拉起來,從一開始抓到一個尚沒有效率的技巧可以拉起來,而到後來可以越拉越順,花的力氣越來越小,效率的提升,就是協調度的一個成長。一個學習,一個適應的過程,到熟練的車感。
收力,一開始騎車,還沒碰過讓腳踏車騎下15CM的小台階,一個正常人一定會直接騎下去,手腳僵硬,下去感覺像撞牆一樣。不過,當你騎久了,你就會開始用你的雙手雙腳緩衝,甚至利用身體重心將落下的衝力同步的減緩。任何動作都同理,當你要正面騎上三四層矮階梯,一開始一定會用衝的撞上去,你就感覺到了後輪很用力的撞上階梯的角,一不小心就破胎了。那是因為,你沒有將身體的衝力,用手腳和身體重心去做一個緩衝,此就沒有有效的將衝力應用在上樓梯,而變成了撞樓梯。使用低胎壓的好處,絕對是強迫你去適應,去學習正確的身體反應,讓你去感受輪胎的壓縮,和其下壓力的多寡,最後可以利用胎壓的幫助,讓你更有效率的完成動作。收力不是一個進階的技巧,在基礎動作上是有學習的必要,甚至在無形中的體驗。
就像前面提到,收力施力,協調度的訓練,或者講說兩者是一樣的。當你要側跳很高,你一定要出很大的力,但在出很大的力之前,你必須穩住,你不穩住你發的力再多也跳不高。然而,穩住就必須要適當力在一個支撐面上,這就是收力。出力的同時,如果沒有四支有效的控制,和身體重心的轉移,再多的力怎樣也是相互抵銷。從上者來看,很明顯就是在訓練對攀岩車的協調度,也是所謂的車感。
當然,討論胎壓會被幹爆的問題,用收力來當例子,我想應該不會是個不好的切入點,再者不論是收力和施力都是等同重要,也等同基礎,甚至是缺一不可。
我到過台灣國際書展,其中有一家展商是出版有關腳踏車的書,因為買了飛輪,順道翻看怎樣安裝的書籍,翻了半天才想起來應該...
從以前沒有網路的時代,是缺乏資訊;但自從有網路之後,是資訊過剩。
有網友說BTT的攀岩車資訊最齊全,但其實GOOGLE能搜到的資訊更齊全。只不過BTT裡只有攀岩車的資訊,但GOOGLE裡還有很多其它的資訊,因此對網友來說,BTT的資訊當然是感覺比較齊全。
寫書問題,最通常的情況下,多半都是以少數專家的經驗,並且埋頭苦幹,就將書給生了出來。但通常內容除了可能較不足外,還可能較為主觀。再者,"書"與"網路"的流通速率來看,就相差甚遠,更不用說其更新的頻率。所以我說,與其寫一本要"買"才能看到的書,不如打出一本能"上網"就能看的書。說到買書。像以前,音樂都用買的,自從MP3透過網路開始以後,有誰還會去商店購買音樂。但是網路可以下載音樂一多,變成了我要怎麼去找我要的音樂。
我認為,以前的賣點是在於資訊,但現在的賣點應該是在於整理。
對大家更有幫助的做法,是有人能夠整理BTT自以前到現在的所有資料,整理出一個有重點資訊,並且能夠和專家一起補充與銜接資訊連接中的縫細。不只是有足夠的資訊,而是有整理過的資訊,更透過專家減少資訊的斷層,甚至還將資訊和會動的網路是連在一起。
從以前沒有網路的時代,是缺乏資訊;但自從有網路之後,是資訊過剩。
有網友說BTT的攀岩車資訊最齊全,但其實GO...
話說BTT外觀最近又改版了~~
不知到有沒有加什麼特異功能?
|
|
回應者: mark
回應時間: 2011/02/21
|
trashzen 就是一個不錯的教學網站, 但以教學來說, trashzen 算是 "簡介" 及影片示範動作, 對初學者來說, 更詳盡的細部動作說明及分解動作式的圖片會更容易了解.
話說BTT外觀最近又改版了~~
不知到有沒有加什麼特異功能?
就純脆改版面而以,想說變得更簡潔更直覺一點。
|
|
回應者: 扒豆妖
回應時間: 2011/02/21
|
"搜尋文章"這個部分還是很難用 搜尋不出幾個東西
只好用人肉搜尋逐頁找 還比較快一些